时间:2023-06-02 05:54:37 | 浏览:46
笔者的家乡在广西,离红水河不远。在红水河文化石风靡的年头,曾经卖到了数万一块,普通的也有几百。去年很高兴的事是广西成立了文物局,已将红水河石刻保护了起来,市面上基本见不到了(还有少量)。
由于是家乡出水的石头,见到就难免多看一眼。但是我收藏方面的老师和好友都劝我对这些太过久远的文明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免得走火入魔。确实,笔者遇到有藏友为了破解上古文明(民间对夏以前的中华文明的统称)文字,天天研究易经、神秘文化和UFO,确实陷入了某种偏离常规的古怪性情。所以笔者对红水河文化石的了解不算深,但是红水河文化石确实很重要,其上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亚于三星堆。
为什么不提民间藏的三星堆、红山、良渚等藏品?并非不重要,但对那些盘根错节且文字难以解读的上古诸文明,红水河文化石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未来有关部门或能把红水河的文化石集中起来研究。下面先说说笔者的发现。
1、首先,这一点很多民间藏家都发现了:红水河文化石涉及大量的UFO、外星人题材,且都配有看不懂的文字,图文并茂,这点几乎是在接触红水河文化石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由于文字无法破解,事实上没法了解其上记载的事迹,只能靠猜。仅从图案看,很多都涉及到UFO的降临和外星人与人类的相处。笔者还发现了一些石头上刻有鼎的图案,而鼎中浸泡着各种外星人幼崽,这些鼎从其外观看,很像培养皿。另有一块刻有身上带着5252数字排列(类似密码,或DNA图谱?)的红山C形龙环绕着鼎的图案。鼎的传说历来是金石学的开端,对金石学略有兴趣的人,都不会放过“鼎”这一事物,笔者亦不例外。在《汉书》中有云“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皆尝鬺亨上帝鬼神”。《墨子》里又有“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所以,红水河文化石,加上中国的古代文字记载,事实上把上古文明中的鼎、鼎的铸造时间夏、铸造地昆吾、鼎最初的目的是用于“尝鬺亨上帝鬼神”,和UFO/外星来客、疑似DNA的图谱联系在了一起。
以下为笔者综合各种信息的一个大胆猜测(目前阶段仅可供饭后自娱,此号不太想变成神棍,所以大家当故事看),但是红水河文化石确实对于我们研究夏文化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
根据中国的《山海经》、苏美尔的神话传说、印度史诗、玛雅文明的记载等,大致对此历史时期的故事,都涉及到了“神”(地外文明,且不是一种)的降临,“神”人结合及神人共居、“神”向人类传授知识和技能,一场毁灭性的星际大战、“神”的撤离、滔天大洪水等事项。红水河石刻、印度史诗都提到了一场巨大的核爆,而《山海经》和《圣经》中都提到了“神”往返于地球和地外母性的通道——“通天塔”——被摧毁,《山海经》中更是有多种星战性质的描述。笔者揣测这些属于上一纪人类文明,他们或者已达到了可以探索地外文明的科技高度(可能是被传授的),且从这些石刻和《山海经》所描述的生物种类看,基因编辑技术也已十分发达。但该纪文明毁于一次核爆,后来又被毁天灭地的大洪水冲刷殆尽,活下来的人类则诞生了新的文明,或者因此而称为夏“启”。笔者觉得这些刻有外星文明的石刻是夏朝先祖对上一个人类纪元(史前文明)的记忆和转述。
2、对于红水河石刻文字的考察:
笔者大约看了几十块石头上的文字,发现似乎呈现出一种演化规律:有完全看不懂的2-3种蝌蚪文字、可以看懂大部分的早期篆书,还有一些中间态过渡文字(半蝌蚪、半篆,并伴有甲骨文的部分笔画特征)。笔者推测可能是其中一类蝌蚪文结合了甲骨文,而逐渐演化出了早期的篆书。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华”系列石刻,这一套系上的文字基本都是看得懂的篆书,虽然图案所刻的内容依旧令人费解,推测属于红水河文化石刻的晚期。所以如果未来可以将这些石头集中研究,结合各种科技手段,配合红水河石刻的文字演化规律,推敲出时间线,再根据图案,进一步读懂更多的文字,从而解读出更多的线索。
3、对于各种文明的文物、石刻相伴相生问题的两种推测:
如果把民间收藏的上古文明文物(含各类陨石、宝石、金属、石刻等)和官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结合来看,即便是从各类文字的成熟度和雕刻纹饰风格来看,它们跨越的地质时期也是十分漫长的(按照某些藏家去做碳14得出的结论,大约最早的在8万年前,最晚的几千年,由于未得亲眼见碳14分析报告,笔者不能确认真伪),而且各文明的信息交互渗透、交叉。比如官方出土的三星堆坑发现了早期备受争议的埃及法老权杖,近期又发现了很多象牙,民间有雕刻着良渚文化太阳神符号的红山猪龙玻璃陨,或者手捧红山玉猪龙的三星堆大立人玉雕,也有抱着玉猪龙的埃及法老像,还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华”系列红水河文化石上同时刻有女娲伏羲像和C龙,伏羲女娲分别立于大鼎的左右两边......凡此种种,或者给了我们一个提醒:这些文物的出土地,不见得是它的文化发源地。假设大洪水之说成立,这些遍布全球各文化的文物被大洪水搅合到了一起,而在洪水退却后,这些文物停留在了某一片出土地。
我在红水河文化石上找到了更多的线索:红水河文化石有一部分“五星出东方利中华”系列上刻有一些身上穿着奇特钥匙图案的舞人,与广西花山岩画上的舞人一致。笔者推敲,与岩画纹饰一致的文化石刻,或能表明此类文明符号起源于此地,因为大洪水无法在此刻岩画,岩画必然是当时居住于此地的人所雕刻。循此设想,如果能在三星堆、红山、良渚等地发现岩画之类不可移动物上的雕刻,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刻有女娲伏羲和玉猪龙的这块红水河石刻给了笔者启发。在这块石头上,伏羲女娲皆为蛇尾(另有一块石头上的蛇尾交缠图案证明他们确实是伏羲女娲),但皆佩戴着三星堆大立人的面具,笔者猜测,或者“戴面具”的形象,特指某一种身份象征,比如君王,而非地域。另外,由于有一些雕刻是同时具有两个文明的记号的(比如有雕刻良渚文化太阳神符号的红山猪龙玻璃陨),所以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些符号都代表着更早时期的一些真实物件、文化,或人物,这些文物只是把不同物件和人物拼接在了一起。比如我们如今也可以做一个雕刻,既有宋画上的山水楼阁,也有动漫中的二次元人物。如果这种可能性是正确的方向,或将印证这些文物主要是在先人在陈述上一纪人类文明的故事,类似夏“启”。
所以,上述两种可能性,留待我们去进一步深入和推敲,也不排除两种可能性并存。
(注:笔者收了一件黑皮玉雕,是一只雌性C龙孵化玉猪龙的造型,雌性C龙还长有鸟羽。彼时的文化,很可能C龙是爸爸,C龙带鸟羽(早期凤的雏形)是妈妈,玉猪龙是宝宝)
4、“五星出东方利中华”系列石刻:这一系列石刻,如果证明非今人伪造,则很可能成为人类在技术层面突破了时空限制的证据(时空技术就没法说是过去还是未来的了,但从文字看属于早期篆书)。因为大量的长城、五星红旗、镰刀斧头、当今中国地图、伟大领袖头像等,都不太可能是历史的重演,而只能是描述当代。几乎每一件石刻都伴随着可以阅读的篆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华”字样。其中见过的最怪诞的一块石刻,上书“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笔者查了一下,此句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原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说法出自吴京主演的电影《战狼》。所以要么是今人伪造,要么是不可思议的时空技术。如果科技手段可以证明这一系列是前者,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否则,其上传递的信息,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把汉代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华”织锦结合进来考虑的话。另一块可以称为怪诞的石刻,则是之前提到的,刻有伏羲女娲(皆戴大立人面具)和玉猪龙的石刻,上面也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华”字样,及中国地图。
广西花山岩画
笔者见过的后世石刻还有宋徽宗的《听琴图》,虽然画得十分潦草,绘画水平亦拙劣,还是能辨认出来大致形象。看某藏友的文章,介绍他拿到一块红山陨石石刻,上面雕刻的五代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的翻版,画面也是十分潦草。也有刻了欧美女子形象的石刻,明显可见原画为西式素描画作。红水河的这类石刻使用的也是标准的红水河沥线工艺。有藏家专门研究过此类沥线雕刻工艺,认为是一种高科技仪器的产物,不太可能是今人所伪造。红水河沥线工艺造伪的困难点在于:其上的沥线纹样,跟石头完全融为一体,这一点从石纹纹理和沥线纹理的颜色过渡、及老化特征的过渡可以看出来,而从其工艺特征看,很像是石基与沥线来源于同一种泥土,先用泥土捏坯,而后用类似裱花嘴袋的东西挤出图案于坯上,再送入某种“炉”中烤制成型。但是它们是石头,且有很明显的风蚀和老化痕迹。
5、其他一些古怪的纹饰:笔者还见过几块刻了数学公式的石头,这些公式跟我们现在使用的变量和符号不同,但是从其结构格式看,或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1)数列及概率论;(2)角动量公式;(3)类似爱因斯坦质能转化方程式(E=mc2)的公式。
其他的一些纹饰,还有英文的26个字母、埃及法老相关内容、苏美尔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等)、道教佛教文化......(这些跟上述那些相比起来,似乎都不太稀奇了)
上述这些红水河石刻,基本为笔者眼见或朋友来图,笔者保存了其中的部分图片。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古老的蚂拐图腾、铿锵的壮乡铜鼓、蜿蜒壮观的火把龙……“2016年广西天峨红水河文化旅游节”即将于2月1日举行开幕式。在开幕式当晚,身着
点击查看图集广西新闻网东兰12月2日讯(全媒体报道组)“桂林山水甲天下,东兰红河盖阳朔”。12月2日,“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乘船考察红水河第一湾。红水河从坡豪沿红水河南下十余公里,到三石镇板文村境
从4月16日开始到6月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走进全国12个革命老区,倾听英雄赞歌,一睹今朝巨变。今天(5月4日)上午10时,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广西篇《左右江奔腾向海 新八桂踔厉笃行》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神奇南盘江认识南盘江,知道红水河么?它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之干流,水量丰、落差大,乃国家能源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如同澜沧江湄公河,同一条江河上下游称谓不同。红水河上游,人称南盘江,全长927千米,总落差1854米。
央视网消息: 跟随镜头,现在我们来到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眼前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叫红水河。它自云南奔腾而来,流经贵州、广西,最终汇入广东的西江,一年四季,从不断流。红水河流经之处,两岸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喀斯特地貌特色的山峦,一座连着一座,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红水河文化石上的沥线工艺与雕刻的区别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点这里: 机雕、手雕,和沥线工艺的区别今天看一下这块石头上的沥线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它有一部分不是阳刻的,而是沥线工艺:(1)走线断线处:(2) 袋内渗入空气导致线条中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了广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看到家乡文物建设有重大成果,自然是欣喜的。其中提到申遗成功的左江花山岩画战国至东汉时期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笔者觉得或许有待商榷。如果有碳14的测年结果,或许是拿
笔者之前提到过,民间收藏文物中,上古诸多文明的符号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地带的文物上。比如红山曾出现过古埃及文明、古华夏文明、古玛雅文明等的符号,而官方挖掘的三星堆也曾出土过法老的权杖。更有甚者,在同一件文物上同时出现两种文明的符号,这种情况也
笔者的家乡在广西,离红水河不远。在红水河文化石风靡的年头,曾经卖到了数万一块,普通的也有几百。去年很高兴的事是广西成立了文物局,已将红水河石刻保护了起来,市面上基本见不到了(还有少量)。由于是家乡出水的石头,见到就难免多看一眼。但是我收藏方
还记得那条广西最美高速公路吗?图片源于网上,侵删。这条高速公路是靖西——那坡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旧州互通穿越于山水画廊中、靖西效劳区设有浮雕文化园、各个隧道口画有靖西和那坡两县民族文化。百特大桥像飘在空中的白云一样穿越三座大山,与沿途湛蓝的
广西红水河,一条可以媲美桂林漓江的黄金水道,也是广西的母亲河。红水河是珠江干流的上游河段,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称为南盘江。南盘江流至贵州省望谟县,与北面的北盘江相汇,始称为红水河。红水河全长659公里,流经广西西林、隆林、田林、乐业、
【红水河】红水河,原名黑水河,源于老河口张集镇,经龙王镇上川村流入红水河水库,后经唐湾、冯营、何营、肖刘、湖沿、陈家岗等村,在龙王集镇南两公里处黄茅山(今黄茅山水电站)下,与从龙王集东流入的排子河汇合后,始称清河(俗称小清河),【清河】清河
3月30日下午,由罗甸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一路向南 享趣罗甸”2023贵州˙罗甸红水河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现场向媒体和嘉宾介绍罗甸县文旅资源特色,发布罗甸县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称号,宣布系列活动将于4月
3月30日,“一路向南 享趣罗甸”2023贵州·罗甸红水河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会上,发布罗甸县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称号,宣布此次系列活动将于4月8日在罗甸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丰富“阳光罗甸 康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有不奇!宇宙奥秘无人知晓,造物主赐予人类红水河石板画文化!传播传承!听说不见实物你难以想象理解和接受广西红水河石板画,当有缘接触和有缘得到一块石板画时!会让你惊喜万分!感谢宇宙造物主的恩赐!阳雕工艺使我们难以想象硅酸盐石